布袋除尘器清灰周期

布袋除尘器清灰周期为及时了解客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做到及时有效地沟通,确保布袋除尘器的清灰周期的产品质量持续不断地提高,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

本文目录一览:

怎样控制布袋除尘器的风量变化和清灰的周期时间

1、)入口布袋除尘器清灰周期的含尘量增多布袋除尘器清灰周期,或者是粘性较大的粉尘。2)开闭吸尘罩或分支管道的阀门不当。3)对某一个分室进行清灰布袋除尘器清灰周期,某一室处于检修中。4)布袋除尘器的本体或者是管道系统有泄漏和堵塞的情况。5)风机出现故障。控制布袋除尘器清灰的周期和时间。

2、(5)当除尘器阻力上升到时,启动清灰控制器进行清灰,并观察压力下降情况。(6)当整个工艺系统稳定正常以后,即可进行清灰周期的设定.超过1470Pa,说明清灰间隔时间过长,如阻力一直运行在1000Pa以下,则说明清灰间隔时间太短,都要进行调整,直到阻力在1000~1470Pa之间稳定变化时,才算合适。

3、⑵ 在长期停止运转期间,要充分注意风机的清扫、防锈等工作,防止灰尘和雨水进入轴承(注意电动机的防潮)。在停止运转前,应把灰斗内的积灰排除干净。清灰机构与驱动部分要充分。⑶ 在袋式除尘器停止运转期间,定期的进行短时间的运行(空运转)是保证除尘系统正常运转最好的维护方法。

脉冲除尘器如何完成一个清灰周期?

脉冲布袋除尘器的清灰周期和清灰时间是确定捕集性能和运行状态的重要因素。清灰周期、清灰时间与所采取的的清灰方式和处理对象的性质等因素有关,所以必须对粉尘性质、含尘浓度等进行检测,并且进行必要的检测之后再确定。

脉冲布袋除尘器的清灰周期和频率直接影响除尘器布袋的使用寿命。在调节清灰周期时要综合考虑,比如常见的石灰粉,在粉尘浓度较大的情况下。脉冲阀的间隔要适当快些,一般在30s左右,周间隔在5min左右。吸附性较大的粉尘间隔时间略短。脉冲阀间隔时间的调整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粉尘的特性来决定。

脉冲除尘器清灰完毕后,电磁脉冲阀关闭,提升阀打开,该室又恢复过滤状态。清灰各室依次进行,从第一室清灰开始至下一次清灰开始为一个清灰周期。经过过滤和清灰工作被截留下来的粉尘落入灰斗,再由灰斗口的卸灰装置集中排出。

当阻力超过范围,需对滤袋进行清灰处理。清灰时,脉冲控制仪触发各控制阀开启脉冲阀,压缩空气喷入滤袋内部,使滤袋急剧膨胀,剥离粉尘,恢复滤袋初始状态,清灰后的粉尘落入灰斗,通过卸灰装置排出。低压脉冲除尘器进行清灰周期性操作,确保设备持续正常运行。清灰周期完成,粉尘被集中排出灰斗。

脉冲袋式除尘器清灰装置如图。脉冲阀一端接压缩空气包,另一端接喷吹管,脉冲阀背压室接控制阀,脉冲控制仪控制着控制阀。

布袋除尘器清灰周期

1、在脉冲袋式过滤器中,清灰时间可在0.05至0.5秒内调整,2次清灰间隔为清灰周期,通常为0至30分钟。通过调整清灰速度,适当延长清灰时间,增加向滤袋内喷出的压缩空气量和感应空气量,缩短清灰周期,采用连续清灰方式,可使滤袋清灰更彻底,降低运转阻力。

2、在调节清灰周期时要综合考虑,比如常见的石灰粉,在粉尘浓度较大的情况下。脉冲阀的间隔要适当快些,一般在30s左右,周间隔在5min左右。吸附性较大的粉尘间隔时间略短。脉冲阀间隔时间的调整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粉尘的特性来决定。

3、清灰时间过短,布袋上的灰尘没有完全清掉,会使阻力增加。清灰效率下降。清灰周期与清灰时间的确定,根据清灰方式的不同而不同。最佳的状态是不但能够有效地清灰时间最少,又能确定适当的清灰周期,使平均阻力接近于水平线。

除尘器清灰周期计算

1、布袋除尘器的清灰周期和清灰时间取决于清灰方式,最多使用的是脉冲清灰方式。脉冲清灰由压缩空气和脉冲阀完成,合理设定清灰时间可决定除尘效果。清灰时间与粉尘性质和进气口粉尘浓度有关,没有固定标准,需根据清灰效果调整。

2、也就是0.2*0.2*14*5=0.628立方米=628升(为气包的容积,在自然大气的状态下),1升等于0.001立方。

3、脉冲布袋除尘器的清灰周期和频率直接影响除尘器布袋的使用寿命。在调节清灰周期时要综合考虑,比如常见的石灰粉,在粉尘浓度较大的情况下。脉冲阀的间隔要适当快些,一般在30s左右,周间隔在5min左右。吸附性较大的粉尘间隔时间略短。

4、在除尘器的工作过程中,当滤筒表面的粉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需要通过清灰系统将其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采用压缩空气进行“吹灰”清除。当压缩空气通过清灰系统进入滤筒内部时,就会将滤筒表面的积尘组成的“团块”震落,并通过喷射口排出。

布袋除尘器清灰周期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顾客满意为目标,通过调研、追踪、走访等形式,确保布袋除尘器的清灰周期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确定并转化为布袋除尘器的清灰周期产品和服务的目标。

本站内容来自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联系邮箱:835971066@qq.com

本文链接:http://www.bthuashuo.com/post/169.html